鄂尔多斯盆地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刘志涛, 张晓磊, 田亚铭, 郭懿萱, 齐诗苇, 邵晓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3) : 379 -391.

PDF (2837KB)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3) : 379 -391.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904K)

摘要

基于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开采数据分析,结合流体包裹体等测试,对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长6_3油层段,长6_2、长6_1油层段含油性显著变差;平面上,长6_3油层段以L125,B452和L411井区为中心,油藏团块状分布,呈两条带沿北西南东向延伸,油层厚度主要在5~20 m之间,长6_2、长6_1油层呈孤立土豆疙瘩状分布,分布规模小。长6油层组油藏以岩性油藏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70~90℃,荧光以黄褐色为主,结合区域埋藏史分析显示该区油藏充注为晚侏罗世和中-晚白垩世,表现为早期充注。长6油层组烃源岩厚度、距离,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性质、物性和叠置类型是其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影响因素;长6_3油层段相比长6_2和长6_1油层段具有更靠近烃源岩,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分布广、孔渗条件好、叠置厚层砂体类型发育等优势。研究区最为有利油藏的勘探目标为长6_3油层段Y470,L374,B452等井区附近,有利勘探区面积达到517.28 km~2。

关键词

马岭—乔川地区 / 长6油层组 / 油藏分布 / 控制因素 / 有利区预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志涛, 张晓磊, 田亚铭, 郭懿萱, 齐诗苇, 邵晓州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1(03): 379-39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837KB)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