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介导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

张柯欣, 黄思雨, 张琳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1) : 79 -84.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1) : 79 -84.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1.016

中医药介导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占比7%~35%。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调、足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免疫损伤、细胞凋亡以及高脂血症和脂质过氧化等密切相关。原发性FSGS常表现为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FSGS多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临床面临西药不良反应大、缓解率低的现状。中医药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近年来很多医家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FSGS的新方法。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其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历年医家利用中药(雷公藤、血必净、水蛭等)治疗FSGS的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复合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足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Podocalyxin)、内皮缩血管肽-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Janus激酶2(JAK2)/转录活化蛋白3(STAT3)等。该文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FSGS的相关通路,为开发新药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信号通路 / 中医药 / 综述 / 延缓进展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柯欣, 黄思雨, 张琳琪 中医药介导相关信号通路治疗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11): 79-84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1.01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