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对比研究

张苏丹, 王妍琦, 刘亚伟, 杨双庆, 孟庆良, 马俊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99 -103.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99 -103.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18

三种方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对比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小鼠造模方式在临床症状、病理改变、炎症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对比研究临床症状、病变相关组织的病理改变、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将30只C57BL/6J雌性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正常组、N49组和颌下腺组,每组各10只。另外10只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雌性小鼠则为NOD组。分别采用非肥胖型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自发、毒蕈碱受体3(muscarinic receptor 3,M3R)抗原表位多肽N49免疫诱导与颌下腺蛋白诱导构建小鼠干燥综合征模型,定期监测饮水量、唾液流量,造模结束时取病理组织做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眼球取血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1)造模5周后,与正常组相比,各造模组小鼠饮水量显著增长(P<0.01);3个选模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造模5周后,与正常组相比,各造模组唾液流量显著减少(P<0.01);N49组、颌下腺组两组唾液流量均低于NO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模5周后,与正常组相比,N49组、颌下腺组小鼠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上升较明显(P<0.01);颌下腺组与NOD组颌下腺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49组、颌下腺组与NOD组相比,胸腺指数上升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造模5周后,颌下腺病理切片观察显示,仅见颌下腺组有淋巴细胞浸润;各造模组胸腺和脾均有损害,但差异不大。(5)造模5周后,与正常组相比,NOD组、N49组、颌下腺组IL-10和IL-17水平升高(P<0.05或P<0.01),颌下腺组与NOD组相比,IL-10和IL-17水平升高(P<0.01),颌下腺组与N49组相比,IL-10水平升高(P<0.05),IL-17表达水平更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NOD模型和N49模型,颌下腺模型造模成本低,免疫反应起效快,症状更类似于人类SS,优点较为突出,可用于人类SS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 动物模型 / NOD小鼠自发 / 毒蕈碱受体3 / 抗原表位多肽 / 颌下腺蛋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苏丹, 王妍琦, 刘亚伟, 杨双庆, 孟庆良, 马俊福 三种方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对比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12): 99-103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1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