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对药”方剂用药分析及方药统计

张云波, 吴威, 周佳欣, 陈智慧, 张会永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46 -151.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46 -151.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28

《伤寒杂病论》中“对药”方剂用药分析及方药统计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伤寒杂病论》中《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中医经典古籍,统计其中“对药”方剂的数据,分析相关“对药”方剂用药规律和病证规律,以期为开展“对药”方剂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正方258首,附方23首,以及“杂疗”“饮食”“禁忌”3篇中的57首,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对药”方剂,梳理其主治病证、单味药出现频次、药物气味归经、药物功能类别等信息,对条文中相关中医临床术语和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建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条文涉及病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运用SPSS 26.0对病证、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41首“对药”方剂,根据排纳标准纳入37首。涉及不重复条文56条,其中《伤寒论》中纳入17条,《金匮要略》纳入39条,共使用不重复中药47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有4味,分别是百合、半夏、干姜、生甘草。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分析显示,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主要为甘味,归经以入肺经者最多,功效以补虚类药物最常见。在条文症状统计分析中,筛选出症状88种,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是心烦。在症状的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分析中显示,百合病涉及的口苦、小便赤、默默、不得卧等症状,为《伤寒杂病论》中“对药”方剂的核心症状组合,栀子豉汤等证中的心烦、身热症状组合次之。结论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对药”方剂的条文、方药、病证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其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期为“对药”方剂更广泛的临床应用、药效学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基于古方的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药对 / “对药”方剂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用药分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云波, 吴威, 周佳欣, 陈智慧, 张会永 《伤寒杂病论》中“对药”方剂用药分析及方药统计[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12): 146-15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2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