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炎症因子及脊髓OX-42、BDNF表达影响

马俊杰, 胡哲, 陈怡然, 刘玉丽, 王树东, 张淑慧, 于嘉祥, 林星星, 李格格, 李冰倩, 王列,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60 -164.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60 -164.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30

针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炎症因子及脊髓OX-42、BDNF表达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毫针刺和温和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MPS)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脊髓小胶质细胞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对比针刺和艾灸的作用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 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采用钝性打击联合离心运动法复制MPS大鼠模型。艾灸组和针刺组以激痛点为施治部位,每日治疗15 min,连续治疗7 d,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分别于造模前及治疗前后,采用热刺痛仪检测痛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肌电仪检测大鼠激痛点自发电位情况;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股内侧肌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BDNF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脊髓OX-4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及治疗后TWL均明显降低,自发电活动明显,骨骼肌排列紊乱炎症浸润明显,IL-8、PGE2、OX-42和BDNF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和针刺组治疗后TWL升高,自发电活动减少,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IL-8、PGE2、OX-42和BDNF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其中艾灸组在改善IL-8、PGE2表达方面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 传统毫针刺、温和灸可以缓解MPS大鼠疼痛,减少激痛点自发电活动,促进股内侧肌组织损伤恢复,其消炎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8及PGE2水平,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OX-42活化和BDNF表达有关,且针刺与艾灸抗炎镇痛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

关键词

针灸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 炎症因子 / 小胶质细胞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马俊杰, 胡哲, 陈怡然, 刘玉丽, 王树东, 张淑慧, 于嘉祥, 林星星, 李格格, 李冰倩, 王列, 马铁明 针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炎症因子及脊髓OX-42、BDNF表达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12): 160-164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3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