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原植物、产地及栽培历史本草考证

翟俊杰, 胡婷婷, 蒋倩倩, 张妍, 孟祥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69 -174.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69 -174.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32

白芍原植物、产地及栽培历史本草考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白芍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养血调经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是风湿类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肝病治疗组方中的重要中药之一。在现代医学中,针对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日益增多,但对白芍品种、产地及栽培历史的研究较少。经考证发现,早在夏、商、周时期芍药就作为园艺观赏品,在宫廷中种植,早期白、赤芍药不分,各医家用药多以芍药作为统称,至南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首次提出“赤白”之说,唐宋时期逐步出现白、赤芍药分化。汉魏时期白芍多为野生品,该时期本草典籍中并无芍药植物形态的描写,至宋朝开始以栽培芍药入药,苏颂的《本草图经》首次详细记载芍药的植物形态。在长期栽培期间,以浙江、安徽、四川及山东所产的杭白芍、亳白芍、川白芍、菏泽白芍品质较佳。白芍用药需求较大,但各地栽培品种混杂,种质退化严重,不利于白芍的现代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查阅本草典籍及现代研究文献,进一步厘清白芍品种、产地及栽培历史的变迁,正本清源,为白芍的深入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关键词

白芍 / 原植物 / 产地 / 栽培历史 / 本草考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翟俊杰, 胡婷婷, 蒋倩倩, 张妍, 孟祥松 白芍原植物、产地及栽培历史本草考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12): 169-174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2.03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