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虚毒损”理论探讨帕金森神经炎症的致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

王菲, 王亚丽, 冯震震, 邓汉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1) : 179 -185.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1) : 179 -185.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1.033

基于“肾虚毒损”理论探讨帕金森神经炎症的致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神经炎症是一种免疫反应,主要目的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实质和促进组织修复,只有免疫细胞的急性短期激活被认为是神经保护性的,而严重损伤和持续的免疫反应却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化学过程失衡,使其转变为慢性且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进行性死亡,最终引起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发展,因此神经炎症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调节神经炎症水平在PD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肾虚毒损”是指因肾气血阴阳亏虚,引发血液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痰饮、瘀血在体内蓄积,最终胶结成毒,损毁脑络的病理过程,其中以“肾虚”为本,“痰饮瘀血胶结成毒”为标,这是PD的关键病机。PD的神经炎症机制与“肾虚毒损”有着相互贯通之处,肾气血阴阳亏虚是PD免疫细胞转变为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痰瘀胶结成毒是PD神经损伤的直接因素,二者相合,使免疫细胞的激活向着不利机体的炎症反应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了PD的发生及持续进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有效治疗PD,且有独特的优势,文章通过汇总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将PD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神经炎症防治PD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PD中药的开发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帕金森病 / 神经炎症 / 中医药 / 肾虚毒损 / 研究进展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菲, 王亚丽, 冯震震, 邓汉沣 基于“肾虚毒损”理论探讨帕金森神经炎症的致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1): 179-18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1.03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