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血清学因子及机制通路探析

彭洪姣, 时昭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1) : 202 -206.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1) : 202 -206.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1.037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血清学因子及机制通路探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获得良好疗效。该研究从血清学指标及相关通路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机制,常见的血清学因子可分为神经递质、胃肠激素、炎症介质三大类,通过恢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调控内脏高敏感、改善食管黏膜炎症三大途径来干预胃食管反流病进展。其中恢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血清学物质主要有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等,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PLC-DAG-PKC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调控内脏高敏感的血清学物质主要有P物质、CGRP、5-羟色胺等,通过基于TRPV1蛋白相关因子、MC-PAR2-TRPV1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改善食管黏膜炎症的血清学物质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通过TLR4/NF-κB、NF-κB、NLRP3/Caspase-1等通路发挥作用。部分血清学因子对GERD机制呈现互相协同,或多途径作用的效果。该研究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 / 胃食管反流病 / 血清学因子 / 通路 / 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彭洪姣, 时昭红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血清学因子及机制通路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1): 202-206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1.03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