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慢性咳嗽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满天, 王成祥, 于会勇, 乜炜成, 聂天旸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3) : 52 -59.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3) : 52 -59.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3.011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慢性咳嗽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处方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筛选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9月—2024年1月专家门诊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者处方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9、IBM SPSS Statistics 22.0和SPSS Mold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率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筛选出关键的中药组合。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占分析平台(TCMSP)、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获得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s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232首处方,包含97味药物,高频中药有干姜、五味子、枇杷叶、清半夏、苦杏仁等,聚类分析可归为4类。处方包含活性成分312个,筛选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235个,AKT1、IL-6、VEGFA、EGFR、IL-1、MMP-9等是药物作用的关键潜在靶点。涉及生物过程937个、分子功能196个、细胞组成111个和KEGG通路177个。结论 该研究初步分析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等可作用关键潜在靶点,通过IL-17、TNF、HIF-1、PI3K-Akt、EGFR、病毒感染、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抑菌、调控免疫、降低血管损害等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咳嗽多成分、多位点、多通路的联合作用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慢性咳嗽 / 苓甘五味姜辛汤 / 数据挖掘 / 网络药理学 / 用药规律 / 作用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满天, 王成祥, 于会勇, 乜炜成, 聂天旸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慢性咳嗽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3): 52-59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3.01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