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邪”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作用及治疗探讨

李世平, 梁丽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4) : 90 -94.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4) : 90 -94.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4.017

“浊邪”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作用及治疗探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浊邪”作为中医学病因理论之一,内涵丰富,涉及病种多样,对多种现代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基于古代医史文献及现代中医角度从浊邪的定义、分类及致病特点阐述“浊邪”的理论内涵,并结合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临床应用的相关性,阐明浊邪瘀滞脉络是该病病机的关键,浊邪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医学中的脂浊、痰浊、膏浊、瘀浊、血浊、浊毒等与动脉壁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斑块形成等多种病理环节密切相关,在浊、痰、瘀、毒多种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血液、脉道及其相互关系的失调,诠释了多种浊邪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学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以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剂、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但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从浊邪致病出发,在治疗上总结了调肝导浊、健脾化浊、祛瘀化浊、清化血浊、化浊解毒、扶正化浊等多种中医治则。文章更好地诠释了浊邪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防治提供微观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浊邪 / 动脉粥样硬化 / 治疗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世平, 梁丽喆 “浊邪”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作用及治疗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4): 90-94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4.017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