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作用机制

王昱霖, 王恩龙, 张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4) : 166 -170.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4) : 166 -170.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4.032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卒中后便秘(post-stroke constipation,PCS)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现有的西医治疗方案虽然常用,但疗效有限且可能加剧胃肠道症状。针刺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因其安全性和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调节潜力,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文章从脑肠肽、炎症反应及肠道屏障功能等方面分析针刺调节肠道菌群,改善PSC的机制。肠道菌群在PS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针刺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改善便秘症状。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脑肠肽,提升胃肠动力,并降低炎症因子,影响肠道菌群,进一步优化肠道功能。此外,针刺对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缓解便秘症状。旨在为临床治疗PSC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改善PSC治疗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卒中后便秘 / 肠道菌群 / 针刺 / 作用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昱霖, 王恩龙, 张湜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作用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4): 166-170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4.03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