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随机的临床疗效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月。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针刺治疗,疗程不限。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利用RevMan5.3系统评价软件对2组患者总有效率、排尿日记、尿动力学、生活质量评分(I-QOL)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收集纳入研究的针刺选穴处方,利用Excel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结果 共纳入13篇RCTs文献,涉及9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后患者24 h排尿数[MD(95%CI)=-1.93(-3.03~-0.82),Z=3.41,P<0.001]、24 h尿失禁数[MD(95%CI)=-0.96(-1.44~0.47),Z=3.87,P<0.001]均明显更低,单次平均排尿量[MD(95%CI)=35.36(18.48~52.24),Z=4.11,P<0.001]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后患者最大膀胱容量[MD(95%CI)=39.70(27.05~52.35),Z=6.15,P<0.001]明显更高,膀胱残余尿量[MD(95%CI)=-28.22(-36.76~-19.69),Z=6.48,P<0.001]明显更低,最大尿流率[MD(95%CI)=3.70(1.73~5.68),Z=3.67,P<0.001]明显更快;与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后患者I-QOL评分[SMD(95%CI)=1.73(0.42~3.05),Z=2.58,P=0.01]明显更高,并在提高临床疗效[OR(95%CI)=4.00(2.72~5.88),Z=7.06,P<0.001]方面更有优势。纳入研究的13个腧穴处方共涉及腧穴21个,阿是穴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7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次髎,其次为膀胱俞、上髎、肾俞等穴位,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其次为任脉、督脉。结论 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情况、尿动力学、生活质量等指标,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所属腧穴为主,其中八髎穴最多。但部分研究设计不规范,下一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卒中
/
神经源性膀胱
/
针刺
/
电针
/
随机对照试验
/
选穴规律
/
次髎穴
/
排尿日记
/
尿动力学
/
生活质量
/
系统评价
/
Meta分析
Key words
钱芳芸, 顾兆军, 王栋
针刺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及选穴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5): 130-136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