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PPAR-γ和8-OHdG水平特点研究

李晓路, 叶超, 马迪, 袁慧婵, 张力旋, 李思闻, 刘雨煊, 吕天成, 陈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6) : 54 -59.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6) : 54 -59.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6.011

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PPAR-γ和8-OHdG水平特点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特点及其与证候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病例来源于2021年5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患者,共计59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PAR-γ和8-OHdG水平,应用中医证候量表所得的中医证候评分量化证候程度,分析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各自的PPAR-γ和8-OHdG水平特点,并探索上述因子的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1)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心率、呼吸、血压及血脂、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患者的血清8-OHdG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患者的血清PPAR-γ水平低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3)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PPAR-γ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68,P<0.05;r=-0.610,P<0.05);(4)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8-OHdG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8-OHdG和PPAR-γ的水平不同。血清PPAR-γ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的严重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代谢弹性失调引起氧化应激增强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上述特点与病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相一致,为证候的物质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丰富了血脂异常不同证候特点的证候基础研究。

关键词

血脂异常 / 证候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8-羟基脱氧鸟苷 / 血清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晓路, 叶超, 马迪, 袁慧婵, 张力旋, 李思闻, 刘雨煊, 吕天成, 陈婧 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PPAR-γ和8-OHdG水平特点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6): 54-59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6.01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