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郁致病”理论应用“态靶”思维探讨冠心病与焦虑抑郁共病机制

赵吉祥, 于游, 黄国威, 张欢, 段盈竹, 张颖, 梁健, 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6) : 67 -71.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6) : 67 -71.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6.014

基于“因郁致病”理论应用“态靶”思维探讨冠心病与焦虑抑郁共病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模式,同样强调了身心同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仍是威胁居民健康和增加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精神疾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基于中医经典古籍,结合“态靶”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因郁致病”是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核心病机,“郁”为其始动关键,并呈“痰-瘀-毒-虚”态势发展。应用宏观识“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的临床辨治思维,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发病机制,能够全面辨识“痰”“瘀”“毒”“虚”四态之貌,系统把握病靶、症靶、标靶之本,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因郁致病 / 态靶 / 冠心病 / 焦虑抑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赵吉祥, 于游, 黄国威, 张欢, 段盈竹, 张颖, 梁健, 于睿 基于“因郁致病”理论应用“态靶”思维探讨冠心病与焦虑抑郁共病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6): 67-7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6.01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