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瘀阻骨络”理论探讨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症关系

王德羽, 焦裕隆, 龚麒麟, 魏巍, 杨永菊, 范春博, 刘元禄, 关雪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6) : 140 -145.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6) : 140 -145.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6.028

基于“瘀阻骨络”理论探讨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症关系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可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近年来,铁蓄积作为O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备受关注。该文基于中医“瘀阻骨络”理论,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和现代医学前沿研究,系统探讨铁蓄积与OP发病的关系及具体机制。研究表明,铁蓄积通过增加体内血液黏度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机体血瘀状态的发生,骨内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代谢活性,破坏骨重建的平衡。铁蓄积还会通过影响骨内血管生成,阻碍骨骼的营养供给,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该文提出中医“化瘀通络法”对于临床上减缓铁蓄积、治疗OP具有重要价值,并列举了多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的复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为临床治疗OP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铁蓄积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中医药在OP防治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铁蓄积 / 骨质疏松症 / 骨痿 / 瘀阻骨络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德羽, 焦裕隆, 龚麒麟, 魏巍, 杨永菊, 范春博, 刘元禄, 关雪峰 基于“瘀阻骨络”理论探讨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症关系[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27(06): 140-14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5.06.02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