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及临床现状概述

蒋凤霞, 郭鑫宇, 高珊, 王晓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1) : 120 -123.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1) : 120 -123.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1.021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及临床现状概述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以胃腺减少萎缩为主要特征,是目前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因素多样。穴位埋线采用针、线、穴结合的方式对症治疗,因其疗效持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患者认可。文章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对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机制及临床现状进行研究整理,发现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多与抑制Hp、调节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调节脑肠肽等方面有关,故从中医与西医两个角度对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同时也提出其中的一些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将穴位埋线疗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穴位埋线 / 机制 / 临床现状 / 综述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蒋凤霞, 郭鑫宇, 高珊, 王晓燕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及临床现状概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1): 120-123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1.02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