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析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

刘欣, 孙铭壑, 张小亮, 刘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2) : 19 -25.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2) : 19 -25.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2.004

基于文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析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组方规律,确定常用药对;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关键基因和主要靶点信息,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中的CytoHubba和MCODE插件筛选出关键靶点信息,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129篇有效文献,共计130个中药处方,通过关联规则筛选出“生地黄—牡丹皮—旱莲草”为最佳中药复方,HSP90AA1、STAT3、VEGFA、MAPK3等为关键靶点,槲皮素、山柰酚、金合欢素与木犀草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调控癌症通路、Th17细胞分化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 治疗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抓住止血、凉血、行血三要素,初步揭示常用复方“生地黄—牡丹皮—旱莲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网络药理学 / 数据挖掘 / 阴虚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欣, 孙铭壑, 张小亮, 刘佳 基于文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析阴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2): 19-2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2.00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