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的本草考证

翟俊杰, 段梦云, 李金洋, 胡婷婷, 孟祥松, 王文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2) : 185 -189.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2) : 185 -189.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2.034

紫菀的本草考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紫菀为临床常用止咳平喘药,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医籍并结合近现代研究资料,对紫菀药材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经考证发现自古正名即为紫菀,别名较多,有青苑、紫茜、紫蒨、返魂草、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等。基原方面,历代古籍中所述紫菀性状与现代所述紫菀植物的性状、花期、生长习性、用药部位均吻合,推断为同一植物,南朝《本草经集注》首次记载紫菀与白菀异物混用现象,唐朝认为紫菀和白菀功效相同,此时期也混用,后至清代二者逐渐被区分,认为紫菀入血分,白菀入气分,不可混用,宋明时期,人们常以车前草根、旋覆根以赤土染过冒充紫菀,且当时已有伪品误用会产生危害的认知。紫菀的性味记载多为味苦、辛,性温,无毒,也有性平之记载,紫菀功效主治古今差异不大。禁忌方面,古籍记载紫菀畏茵陈,恶天雄、瞿麦、藁本、雷丸、远志,与款冬花相使,现代书籍补充实热者忌服。此外,还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中紫菀的归经、炮制并进行分析,以期为紫菀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紫菀 / 名称 / 基原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本草考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翟俊杰, 段梦云, 李金洋, 胡婷婷, 孟祥松, 王文建 紫菀的本草考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2): 185-189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2.03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