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肠合治法”论乌梅丸

王珏, 马传琦, 闫曙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3) : 61 -65.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3) : 61 -65.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3.014

基于“心肠合治法”论乌梅丸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心肠合治法”理论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阐释了心与小肠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近年来,研究者多从“颅脑肠脑说”“心与肠道菌群说”“肠道菌群-脑-肠轴”等方面进行研究,证实了“心与小肠相表里”学说的科学性,从而也证明了“心肠合治法”在临床中的可行性、重要性。该文中“心”即心、脑、血脉,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肠”即小肠,包括消化系统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心肠合治法”是一种很重要但未被重视起来的治疗思路,而乌梅丸即“心肠合治法”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中常被用来治疗心系与肠系病。故该文就“心肠合治法”理论渊源、现代研究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以期从更多角度探究乌梅丸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

心肠合治 / 心与小肠相表里 / 乌梅丸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珏, 马传琦, 闫曙光 基于“心肠合治法”论乌梅丸[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3): 61-6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3.01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