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脑共病生物学基础探讨中医“肺藏魄”理论

王雨薇, 吕晓东, 庞立健, 臧凝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3) : 83 -86.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3) : 83 -86.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3.019

从肺脑共病生物学基础探讨中医“肺藏魄”理论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中医“肺藏魄”指人的本能和动作以及某些自身感觉与肺密切相关。中医学将神按照五行归类分为魂、神、意、魄、志。魄在精神活动中负责感觉和支配动作,魄是指先天所具有的本能反应、知觉与动作,如与耳朵相关的听觉,与眼睛相关的视觉,以及皮肤的痛痒皆属“魄”的范畴,人的自我感觉以及本能动作与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起到重要作用,五脏所藏认为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也都在脑的主宰下进行活动以及发挥相关作用,肺与脑二者在中医方面有紧密联系。“肺藏魄”对于人体的日常生命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一些肺部感染性疾病除了能导致肺部的炎症以外,还会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出现肺部以外器官相关功能的损害,肺与脑之间的关系复杂,这些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肺与脑之间的相关性。该文从肺脑共病生物学基础的角度来探讨中医的“肺藏魄”相关理论,为中医治疗肺脑相关疾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 / 特发性肺纤维化 / 肺藏魄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雨薇, 吕晓东, 庞立健, 臧凝子 从肺脑共病生物学基础探讨中医“肺藏魄”理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3): 83-86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3.01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