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胆”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

王晓杰, 刘素彤, 焦艺苑, 杨金秋, 赵文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7) : 77 -81.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7) : 77 -81.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7.015

从“胆”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身心共患疾病。现代医学多从胃肠动力障碍、脑肠互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精神心理因素等角度阐述治疗该病,但存在疗效欠佳,症状反复等诸多问题。中医学认为胆腑具有藏精寄火助运化、升清降浊疏中土、决断有度畅情志、勇怯得宜御外辱等功能,且现代研究表明FD的发病与胆囊及胆汁酸病变存在密切联系,基于中医胆腑的生理功能,笔者提出胆腑功能失调,精汁失疏、中土失煦、气机失调,可导致FD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胃肠动力不足、胃肠动力障碍;胆失决断,情志失疏,判断失误,可导致FD患者精神心理异常、脑肠互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胆气虚弱,勇怯失度,御邪无力,则可导致FD患者肠道炎症出现、黏膜屏障受损、通透性及敏感性增加,同时发现中医从胆论治在提高FD的临床疗效的同时,可有效干预FD发病机制的产生,为临床F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胆囊 / 胆汁酸 / 发病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晓杰, 刘素彤, 焦艺苑, 杨金秋, 赵文霞 从“胆”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7): 77-8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7.01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