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调控脊髓背角NRG1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缓解癌性骨痛研究

梁嘉仪, 顾意鸣, 王功命, 王凤娇, 夏勇, 王珂, 具紫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8) : 61 -65.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8) : 61 -65.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8.013

电针调控脊髓背角NRG1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缓解癌性骨痛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腰(L)3~L5“夹脊”对癌性骨痛(CIBP)大鼠疼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CIBP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向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10μ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注射10μL Hank's液。于术后15 d开始,选取双侧L3~L5“夹脊”进行电针治疗30 min,每日1次,共6次。于术前(0 d)和术后3、7、10、14、16、18、20 d进行机械性痛觉敏化测试。Western blot检测L4~L6脊髓背角NRG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和NRG1的表达;ELISA检测L4~L6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术后7 d开始右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显著下降(P<0.001),L4~L6脊髓背角NRG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Iba-1与NRG1的共表达显著增加(P<0.01),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 d开始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右后肢MWT显著上升(P<0.001),L4~L6脊髓背角NRG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Iba-1与NRG1的共表达显著减少(P<0.01),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 电针双侧“夹脊”可有效缓解CIBP大鼠的疼痛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NRG1的上调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关键词

电针 / 癌性骨痛 / 脊髓背角 / 神经调节蛋白1 / 小胶质细胞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梁嘉仪, 顾意鸣, 王功命, 王凤娇, 夏勇, 王珂, 具紫勇 电针调控脊髓背角NRG1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缓解癌性骨痛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8): 61-65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8.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