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肝-髓-脑”轴理论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

李泽伦, 许二平, 王晓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8) : 88 -92.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8) : 88 -92.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8.019

从中医的“肝-髓-脑”轴理论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衡、肠-脑轴紊乱等。在中医理论中,IBS属于“腹痛”“泄泻”范畴,其病理主要与肝、脾、肾的失调有关。中医中的“肝”“髓”“脑”通过肝髓相生、髓脑相通、肝脑互动形成一个互动体系,即“肝-髓-脑”轴。这一轴的异常可能导致肝失疏泄、脾虚失运、肾气亏虚,进而影响到肠-脑轴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的失衡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异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IBS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心理社会因素、肠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肠-脑轴的互动在IBS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中医的“肝-髓-脑”轴与现代医学对IBS发病机制的研究相结合,探索从“肝-髓-脑”轴角度出发的治疗策略,可能为IBS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 “肝-髓-脑”轴 / 内脏高敏感 / 发病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泽伦, 许二平, 王晓鸽 从中医的“肝-髓-脑”轴理论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08): 88-92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08.01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