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研究

吕晓明, 尚冰, 傅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0) : 69 -73.

PDF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10) : 69 -73. 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0.014

《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证治汇补》是由清代李用粹撰于康熙二十六年,其对水肿病的认识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其对水肿病的因机证治理论,构建《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言明水肿病由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虚水泛渗于皮肤,肺失通调水液停聚所致,同时肺肾相传。其辨治当分清阳水阴水、气肿水肿、风肿瘀肿、风水石水、水分血分等类型,注重喘胀相因、水肿脉法和水肿死症。以“调中健脾”为治疗大法,治分阴阳、治分汗渗、湿热宜清、寒湿宜温、阴虚宜补,邪实当攻。四苓散加味为主方,同时依据病情加减用药。成方亦选用金匮肾气丸、术附汤、地黄汤加味、椒仁丸和牵牛甘遂加味。外治法以商陆根加麝香、蝼蛄、田螺、大蒜、车前草等外敷。预防调护包括忌甘温药、戒针刺、绝酒色、却盐酱、戒忿怒。并根据上述内容绘制《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图谱,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古籍的利用,开拓医生临床诊疗思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关键词

证治汇补 / 水肿 / 诊疗框架 / 图谱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吕晓明, 尚冰, 傅海燕 《证治汇补》水肿诊疗理论框架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6(10): 69-73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4.10.01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