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黎燕玲,陈建国,叶海燕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 2014, Vol. 4 ›› Issue (3) : 11 -15.

PDF (3153KB)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 2014, Vol. 4 ›› Issue (3) : 11 -15. DOI: 10.3868/j.issn.2095-1558.2014.09.004
论著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作者信息 +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228K)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其对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及不良预后病理因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年1 月至2008 年6 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通过病理确诊为宫颈癌,FIGO 分期为Ib2~IIa 期、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140 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9 例,术前行新助化疗2~3 个疗程,其中45 例采用PVB(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24 例采用PF(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对照组71 例,直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记录研究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病理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等,进一步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组宫颈局部肿瘤平均直径由化疗前(4.74±0.94)cm 缩小为化疗后(1.91±1.19)cm,NACT 有效率76.81%(53/69),其中完全缓解率14.49%(10/69),部分缓解率62.32%(43/69),无效率23.12%(16/69)。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化疗副反应,并通过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研究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分别为13.0%、24.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9%、4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3)。研究组平均术中出血量796.08 ml 和术后住院日13.59 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973.38 ml 和16.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4),两组宫旁浸润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VB方案和PF方案两种化疗方案病例相比,有效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近期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手术质量及减少预后不良病理因素,而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相当。

关键词

宫颈癌 / 新辅助化疗 / 疗效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黎燕玲,陈建国,叶海燕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4, 4(3): 11-15 DOI:10.3868/j.issn.2095-1558.2014.09.00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153KB)

38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