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的应用

单莉 刘萍 陈春林 陈兰 林艳 李晓玲 陈斌 王张林 韩妍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 2016, Vol. 6 ›› Issue (4) : 31 -36.

PDF (4011KB)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 2016, Vol. 6 ›› Issue (4) : 31 -36. DOI: 10.3868/j.issn.2095-1558.2016.04.008
论著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106K)

摘要

目的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腹部大血管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剖学测量,从而探讨其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腹盆腔CT血管成像检查(Computed tomoangiography,CTA)的患者251例,构建腹盆腔大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利用mimics软件坐标定位法分别测量并记录在肾动脉水平、肠系膜下动脉水平腹主动脉右侧壁与下腔静脉左侧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腹主动脉分叉点与左右髂总静脉汇合点间的上下距离,并以10 mm间距为一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成功构建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模型,其中有两例数据存在变异,一例为左下腔静脉、一例为双下腔静脉,其他249例数据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变异。按照三个水平进行测量,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最小水平间距为0,在肾动脉水平(n=177),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距离(a)最大为628 mm,最多见类型为间距1~2 cm组,占5310%;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n=238),二者最大间距为3381 mm,最多见类型为0~1 cm组,占5920%;而在髂总动脉分叉点水平(n=238),二者间最大距离是4974 mm,最多见类型为2~3 cm组,占4740%;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成功构建在体腹部大血管三维模型,并依此进行三维解剖测量。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变异情况并不多见,二者之间的间距在不同水平大小不一,肾动脉水平1~2 cm为主,肠系膜下动脉水平0~1 cm为主,而髂总动脉分叉水平以2~3 cm为主,既有规律性又有特异性,术前三维模型可以协助了解二者的精确位置,增加术者术中对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空间关系的辨识度,并快速定位,从而减少医源性血管、脏器的损伤,增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也为今后大体解剖学测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三维重建 / 腹主动脉 / 下腔静脉 / 解剖学测量 / 腹主动脉旁 / 淋巴结切除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单莉 刘萍 陈春林 陈兰 林艳 李晓玲 陈斌 王张林 韩妍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指导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中的应用[J].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6, 6(4): 31-36 DOI:10.3868/j.issn.2095-1558.2016.04.00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011KB)

28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