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陈继明, 刘俊玲, 施如霞, 高丽虹, 孙爱军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 2018, Vol. 8 ›› Issue (4) : 37 -43.

PDF (4425KB)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 2018, Vol. 8 ›› Issue (4) : 37 -43. DOI: 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9
综述

子宫腺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530K)

摘要

子宫腺肌病是比较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部分存在于子宫肌层,并且在激素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出血,子宫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病灶内部可以出现含咖啡色液体的囊腔,如果囊腔直径大于5mm者称为囊性子宫腺肌病,虽然较少见,但其可发生于年轻妇女中,临床上常表现为明显的痛经,此类疾病有时需与残角子宫积血相鉴别。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但其中35%的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对子宫腺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对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 病因 / 发病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继明, 刘俊玲, 施如霞, 高丽虹, 孙爱军 子宫腺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 8(4): 37-43 DOI:10.3868/j.issn.2095-1558.2018.04.00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425KB)

17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