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道路交通伤害的比较分析

顾月,柯维夏,崔梦晶,涂志斌,庞媛媛,张徐军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12, Vol. 1 ›› Issue (2) : 33 -36.

PDF (3627KB)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12, Vol. 1 ›› Issue (2) : 33 -36. DOI: 10.3868/j.issn.2095-1566.2012.02.010
论著

中美道路交通伤害的比较分析

作者信息 +

中美道路交通伤害的比较分析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713K)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情况, 分析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现状,为预防和减少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0-2009年中国与美国道路交通伤害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碰撞死亡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国的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在2000-2002年呈上升趋势, 2003-2009年呈稳定下降的趋势, 10年间事故起数下降幅度为58.93%, 死亡人数下降幅度为25.33%;10万人口死亡率在2000-2002年呈上升趋势(7.27~8.79人/10万人), 2003-2005年开始呈现稳中有降的迹象(8.08~7.60人/10万人),2005-2009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7.60~5.10人/10万人);碰撞死亡比总体呈上升趋势(0.15~0.28), 2009年碰撞死亡比高出2000年近1倍。美国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10万人口死亡率呈现稳中下降的趋势, 碰撞死亡比仅为0.01, 且10年间未有变化。中国万车死亡率在2000-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15.60~3.63人/万车), 年均下降1.49人/万车, 机动车保有量从2000年的6000.5万辆增长到2009年的18658.1万辆;美国万车死亡率在2000-2009呈下降趋势(1.93~1.31人/万车), 年均下降0.07人/万车, 10年间机动车保有量年均2.41亿辆且变化不大。2009年,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以行人、驾驶摩托车及骑自行车人员为主, 美国以机动车司机为主。 结论 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仍需加强对道路交通伤害的重视, 并借鉴美国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法, 推广交通安全新技术, 进一步保障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害 / 中国 / 美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顾月,柯维夏,崔梦晶,涂志斌,庞媛媛,张徐军 中美道路交通伤害的比较分析[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2, 1(2): 33-36 DOI:10.3868/j.issn.2095-1566.2012.02.01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627KB)

26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