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6181K)
摘要
目的 从性别的角度探讨我国因交通伤致残人群的年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残疾特征差异, 为今后交通伤害致残人群的残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使用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 对因交通事故致残的人群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交通伤害致残人群中存在性别不平等, 男性因交通伤害致残占男性残疾人口的比例为5.81%, 女性仅为2.25%, 男性比女性高出3.57%。交通伤害致残人群人口金字塔属成年型。25岁后, 男性交通伤害致残比例大幅上升, 55岁后该比例缓慢回落。男性因交通伤害致残发生高峰年龄段为20~49岁, 其中35~39岁为峰值。在农村地区, 交通致残男性人口比例高于女性。东部地区,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中西部地区交通致残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交通残疾的发生性别比呈现省际上的聚集。结论 我国交通伤害致残人群的年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残疾特征呈明显的性别差异, 应重点加强对男性成年人口、年轻人口的道路交通安全干预, 降低全人群交通伤害致残风险。
关键词
交通伤害
/
残疾
/
性别角度
/
人群特征
Key words
高嘉敏,刘民,吴金晶,刘继同
我国交通伤害致残人群的性别差异分析?[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4, 3(1): 13-20 DOI:10.3868/j.issn.2095-1566.2014.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