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

李海燕,侯璟琳,陈 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秦晓霞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17, Vol. 6 ›› Issue (1) : 21 -24.

PDF (4078KB)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17, Vol. 6 ›› Issue (1) : 21 -24. DOI: 10.3868/j.issn.2095-1566.2017.01.005
论著

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175K)

摘要

目的 了解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为制定自杀未遂再自杀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 采用综合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评估186例年龄≥15岁的自杀未遂者的家庭功能。结果 亲密度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15~29岁;未婚;多因恋爱问题;以威胁报复他人或与现实抗争等为自杀目的;有自杀意念;无绝望感;多选择00:00—8:00及16:00—20:00 时段自杀。适应性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以家庭纠纷为主要原因;30.77%想死程度为中度(50~80分);64.10%自杀后接受事实不后悔。适应性差的夫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想死的程度高(>80分);以解脱痛苦为目的;伴绝望感。亲密度差的夫妻型成员多选择20:00—24:00自杀。夫妻型成员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差者有以下特点:60.87%有绝望感;46.38%为解脱痛苦;49.28%无冲动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自杀未遂与家庭功能间存在着复杂关系,不同家庭类型的自杀未遂者自杀特征各异。针对不同自杀未遂者的家庭类型给予针对性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自杀未遂再自杀的发生。

关键词

自杀未遂 / 家庭功能 / 家庭亲密度 / 适应性 / 急诊室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海燕,侯璟琳,陈 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秦晓霞 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7, 6(1): 21-24 DOI:10.3868/j.issn.2095-1566.2017.01.00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078KB)

26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