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家长对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知信行调查

杨桂涛, 黄碧玲, 刘子健, 李婉仪, 林佳玲, 陈金凤, 陈铭俊, 陈宝坚, 李丽萍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19, Vol. 8 ›› Issue (3) : 16 -23.

PDF (5774KB)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19, Vol. 8 ›› Issue (3) : 16 -23. DOI: 10.3868/j.issn.2095-1566.2019.03.004
论著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知信行调查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5911K)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对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世界儿童伤害报告自制问卷并进行信效度分析。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汕头市的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知信行的问卷调查。结果 家长对儿童伤害的相关常识答对率超过90.00%,但对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对预防儿童伤害表示重视的家长高达90.00%,但25.78%不重视教育活动的参与。在5种伤害类型中,家长对儿童的保护行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中毒、溺水、烧伤、交通伤害和跌倒。15种与伤害发生相关的个人行为的实施率为21.16%~84.43%,达到70.00%的有8种;而6种与伤害发生相关的公共行为的实施率为11.84%~83.57%,仅有1种超过70.00%。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关于伤害预防的知识得分越高,则态度得分越高 (P<0.001),反之亦然。家长行为得分越高,则儿童危险行为得分越低 (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性别、学历、地区和参加教育活动频率是家长知信行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结论 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常识掌握较好,但对健康教育活动不够重视,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在落实到行为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个人行为实施情况尚好,公共行为情况较差。应根据家长的知信行特点,多角度有针对性制定干预策略,提高家长对儿童的看护水平和保护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 家长 / 非故意伤害 / 知信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桂涛, 黄碧玲, 刘子健, 李婉仪, 林佳玲, 陈金凤, 陈铭俊, 陈宝坚, 李丽萍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知信行调查[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9, 8(3): 16-23 DOI:10.3868/j.issn.2095-1566.2019.03.00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774KB)

37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