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宜兴市动物致伤人员的特征分析

朱骏,章清,谢顺林,杨亚明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20, Vol. 9 ›› Issue (1) : 28 -33.

PDF (4009KB)
伤害医学(电子版) ›› 2020, Vol. 9 ›› Issue (1) : 28 -33. DOI: 10.3868/j.issn.2095-1566.2020.01.006
论著

2016—2018年宜兴市动物致伤人员的特征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4105K)

摘要

目的 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接诊的被动物致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并控制狂犬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年期间就诊的25 758例被动物致伤登记者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伤人动物构成比分别为犬(67.91%)、猫(19.34%)、鼠类(3.81%)及其它动物等(8.94%)。致伤部位前三位分别为上肢(51.59%)、下肢(31.32%)和躯干(14.33%)。2016至2018年期间发生于6—8月份病例数最多(占致伤总数的33.11%)。25758例接种者中,男、女性分别为11794(45.79%)例、13964(54.21%)例,性别比为0.84∶1。高危年龄段分别为0~9,20~29,40~49岁三个年龄组。3217例致伤者伤口未经冲洗(咬伤超过24小时,伤口已经结痂或者无处理必要)(12.49%),22541例伤口冲洗者中(87.51%),冲洗地点分别为家、狂犬病门诊、医院等,其中以在家中冲洗最多,为12095(46.96%)次.III级暴露人数占总数的37.62%,数量达到9 690例,2016、2017、2018年疾控狂犬病门诊接受处置的病人免疫球蛋白接种率分别为41.31%、48.48%、50.01%。动物致伤后能在 24小时内前往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就诊的人数占总数的82.48%,7天及以上就诊者占总数的13.30%。结论 建议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大力加强对犬、猫等动物的管理及狂犬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

关键词

狂犬病 / 动物致伤 / 预防接种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朱骏,章清,谢顺林,杨亚明 2016—2018年宜兴市动物致伤人员的特征分析[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20, 9(1): 28-33 DOI:10.3868/j.issn.2095-1566.2020.01.00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009KB)

31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