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分析

付玉婷, 张海熠, 张勇, 刘勇, 揭平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4, Vol. 64 ›› Issue (04) : 70 -74+98.

PDF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4, Vol. 64 ›› Issue (04) : 70 -74+98. DOI: 10.13764/j.cnki.ncdm.2024.04.012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颅内扩散张量成像,探究卒中后抑郁患者各脑区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旨在研究脑区结构改变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将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分为抑郁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采用PANDA软件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各脑区扩散张量成像的分数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分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各脑区FA值及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组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左侧岛叶和胼胝体膝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双侧额叶、左侧颞叶和胼胝体膝部的ADC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HAMD-17评分呈中等强度负相关;左侧颞叶、双侧岛叶、右侧扣带回和胼胝体压部的ADC值与HAMD-17评分呈中等强度正相关。结论 扩散张量成像结果显示抑郁组较对照组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左侧岛叶和胼胝体膝部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脑白质结构与抑郁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卒中后抑郁 / 扩散张量成像 / 各向异性分数 / 表观扩散系数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付玉婷, 张海熠, 张勇, 刘勇, 揭平平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64(04): 70-74+98 DOI:10.13764/j.cnki.ncdm.2024.04.01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