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

任崇阳, 翁若欣, 吴文波, 郑月慧, 凌舒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1) : 12 -20.

PDF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1) : 12 -20. DOI: 10.13764/j.cnki.ncdm.2025.01.003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潜在靶点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疾病靶点数据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中药成分及靶点数据来源于TCMSP和Herb数据库,在Venn网站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绘制“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采用R4.2.1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3.7.1软件,基于CytoHubba插件获取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靶点94个。主要通路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示,度值排名前3位的成分槲皮素、刺槐素、山奈酚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N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对接结合能在-10.4~-6.6 kcal·mol-1,均具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 固肾安胎丸中的槲皮素、山奈酚、刺槐素可能通过调控MMP9、CASP3、TNF、PTGS2、IL-1β、IL-6等靶点来干预AGE-RAGE、动脉粥样硬化、癌症、IL-17、TNF等信号通路,实现降糖调脂、抗炎抗氧化的功能,达到保胎安胎的效果。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 先兆流产 / 固肾安胎丸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任崇阳, 翁若欣, 吴文波, 郑月慧, 凌舒艺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65(01): 12-20 DOI:10.13764/j.cnki.ncdm.2025.01.00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