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铜死亡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振, 赵新丽, 周星琦, 杨玉梅, 李锋, 李娴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2) : 14 -22+60.

PDF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2) : 14 -22+60. DOI: 10.13764/j.cnki.ncdm.2025.02.003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铜死亡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CRG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免疫浸润、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由GeneCards数据库获得CRGs列表,从TCGA下载的RNAseq数据经TPM标准化,剔除非口腔癌样本后保留362例(含32例癌旁组织)。通过limma包筛选差异基因,分析基因相关性,使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构建DEGs蛋白互作网络、基因互作网络。Cox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DEGs,构建临床信息列线图,GSVA包分析预后分子和免疫浸润关系,以及预后分子的m6A甲基化分析。结果 共获得31个CRGs和20个DEGs。ARID1A与ATP7A、SLC30A7相关性最高(r=0.628、0.630,P<0.001)。GO和KEGG分析显示,DEGs涉及重要的生物过程,如对脂多糖反应、细胞衰老等。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CALCOCO2、TAX1BP1、SQSTM1等为关键枢纽基因。RUNX1、NFE2等是多个DEGs的共同转录因子。HSPD1(HR=1.402,P=0.004)、SQSTM1(HR=1.389,P=0.046)和CALCOCO2(HR=1.323,P=0.009)高表达显著降低患者生存率。外部数据集(GSE85195、GSE30784)和HPA组织染色进一步验证预后分子在OSCC中的高表达。列线图校准结果(C指数=0.694)显示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免疫浸润:HSPD1与肥大细胞丰度呈负相关(r=-0.411, P<0.001),SQSTM1与自然杀伤细胞(r=0.410, P<0.001)、CALCOCO2与辅助性T细胞(r=0.491, P<0.001)呈正相关,但效应量较弱;m6A甲基化:HSPD1与HNRNPC(r=0.643, P<0.001)、CALCOCO2与YTHDC2(r=0.505, P<0.00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SPD1、SQSTM和CALCOCO2是关键的预后分子,且和免疫细胞浸润、m6A甲基化基因具有相关性。CRGs可能作为OSCC患者潜在的预后因子和治疗靶点,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 铜死亡 / 预后模型 / 免疫浸润 / 生物信息学分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振, 赵新丽, 周星琦, 杨玉梅, 李锋, 李娴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铜死亡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65(02): 14-22+60 DOI:10.13764/j.cnki.ncdm.2025.02.00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