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干预对慢性胰腺炎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孙红涛, 吕世林, 黄德强, 罗凌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3) : 15 -20+72.

PDF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3) : 15 -20+72. DOI: 10.13764/j.cnki.ncdm.2025.03.002

电针干预对慢性胰腺炎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EA)干预对慢性胰腺炎(CP)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评估其治疗潜力。方法 构建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P组)、模型+假电针组(CP+Sham组)和模型+电针组(CP+EA组),分别在第7、14、21和28天进行机械痛阈值检测和体重监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并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脂肪酶(LPS)和α-淀粉酶(AMY)的变化。同时,收集背根神经节(T8-12)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R1和TGF-βR2的表达。结果 CP组、CP+Sham组及CP+EA组的机械痛阈值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而CP+EA组第7、14、21天机械痛阈值显著高于CP+Sham组(P<0.05)。与Control组相比,CP组和CP+Sham组血清TNF-α、IL-1β、IL-6、LPS、AMY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CP+Sham组相比,CP+EA组血清TNF-α、IL-1β、IL-6、LPS、AMY水平显著下降(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P组和CP+Sham组的TGF-β1、TGF-βR1及TGF-βR2的染色显著加深(P<0.05);而与CP+Sham组相比,CP+EA组的上述指标染色明显减弱(P<0.05)。结论 电针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胰腺炎大鼠的机械痛阈值,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并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显示出其作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电针 / 慢性胰腺炎 / 机械痛阈值 / 炎症因子 / 转化生长因子β / 动物,实验 / 大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红涛, 吕世林, 黄德强, 罗凌玉 电针干预对慢性胰腺炎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65(03): 15-20+72 DOI:10.13764/j.cnki.ncdm.2025.03.00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