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丁子洋, 胡金柱, 陈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3) : 92 -97.

PDF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65 ›› Issue (03) : 92 -97. DOI: 10.13764/j.cnki.ncdm.2025.03.013

心房颤动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文章介绍心房颤动(AF)作为认知功能障碍(CI)独立危险因素的核心机制,包括缺血性脑卒中、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慢性脑灌注不足等病理途径,并分析持续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对认知功能影响更显著的临床特征(如长期AF导致心房重塑增加血栓风险)。阐述当前干预措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的具体表现为:抗凝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但对CI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且老年患者获益更显著,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与华法林对预防痴呆无明显差异;导管消融短期可能引发术后认知下降(POCD),但长期可改善认知功能,降低痴呆风险;亚临床房颤与CI无明确相关性,早期干预可能会延缓CI;女性AF患者CI风险及进展速度更快,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波动、炎症机制激活相关。今后需进一步探究炎症反应、炎症标志物等在AF-CI中的交互作用;对高危女性患者强化认知筛查及个体化抗凝管理;权衡导管消融术的短期风险与长期认知获益。AF相关性CI呈多机制、多因素交互特征,未来需结合机制研究与临床数据,构建“卒中预防-认知保护”一体化管理路径。

关键词

心房颤动 / 认知功能障碍 / 性别差异 / 脑卒中 / 痴呆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丁子洋, 胡金柱, 陈琦 心房颤动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65(03): 92-97 DOI:10.13764/j.cnki.ncdm.2025.03.013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