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影响

刘跟莉, 李晓宁, 师帅, 李艳, 管淑敏, 付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40 ›› Issue (02) : 167 -173.

PDF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40 ›› Issue (02) : 167 -173.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4.02.011

电针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各6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1剂量灌胃制备STC大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14 d。空白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电针组给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频率2/50 Hz,电流大小以局部肌肉轻微抖动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药物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混悬液按照1.37 mg·kg-1、1 mL·100 g-1剂量灌胃治疗,疗程同上。观察各组治疗后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肠推进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 (IL-1β)、CD68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空白组显著加长,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 <0.05);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减少、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P <0.05)。HE染色可见造模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出血,组织形态学结构破坏,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和药物治疗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05);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经治疗后,结肠组织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改善STC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修复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CD68蛋白表达,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关键词

电针 / 慢传输型便秘 / 肠道运动 / 炎性反应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跟莉, 李晓宁, 师帅, 李艳, 管淑敏, 付瑶 电针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运动及促炎性因子表达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0(02): 167-173 DOI:10.13463/j.cnki.cczyy.2024.02.01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