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膜细胞黏附机制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周金宵, 丛慧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40 ›› Issue (12) : 1406 -1411.

PDF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Vol. 40 ›› Issue (12) : 1406 -1411.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4.12.024

从内膜细胞黏附机制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进行性、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女性痛经和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EMs的发病机制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认识,近些年主流的观点认为,子宫内膜细胞黏附、侵袭增殖及异位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形成参与了EMs发生发展。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是子宫内膜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中医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和多途径治疗EMs,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针对内膜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为靶点进行治疗方面,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临床疗效,可能为今后的EMs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治疗新思路。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细胞黏附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基质金属蛋白酶 / 可溶性黏附分子-1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周金宵, 丛慧芳 从内膜细胞黏附机制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0(12): 1406-1411 DOI:10.13463/j.cnki.cczyy.2024.12.02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