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浊方通过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异常血管新生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家义, 陈雅欣, 张玉凤, 王希, 李伟, 刘雪梅, 万倩慧, 孙振华, 王文波, 李玉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272 -277.

PDF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5, Vol. 41 ›› Issue (03) : 272 -277. DOI: 10.13463/j.cnki.cczyy.2025.03.009

肾浊方通过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异常血管新生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肾浊方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其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在8周龄时出现肾损伤)来研究肾浊方对DKD的影响。采用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MGECs)建立体外高糖模型来研究肾浊方对MGECs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肾浊方可以改善db/db小鼠的肾损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b/db小鼠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肾浊方处理则降低了这些蛋白的表达。在MGECs高糖模型中,肾浊方可能通过改变VEGFA、VEGFR2、AQP1和CD31的表达来逆转高糖环境中MGECs的迁移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增强。此外,药物效果随着肾浊方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 肾浊方可通过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来改善DKD早期的肾损伤,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肾浊方的作用机制。此外,本研究发现DKD中AQP1的表达增加,为进一步研究DKD的潜在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肾浊方 / 糖尿病肾脏疾病 / 异常血管新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水通道蛋白1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家义, 陈雅欣, 张玉凤, 王希, 李伟, 刘雪梅, 万倩慧, 孙振华, 王文波, 李玉杰 肾浊方通过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异常血管新生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41(03): 272-277 DOI:10.13463/j.cnki.cczyy.2025.03.009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