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或癌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秦云, 商晓青, 卢晓红, 刘洪波, 张立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9) : 1191 -1196.

PDF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9) : 1191 -1196.

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或癌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或癌变的重要手术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2017年至2021年间相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变位置等)、术前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标本/ESD手术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病变性质、病变大小、切缘情况等)、术后随访结果(病变复发、病变相关进展及死亡等)。结果:共收集134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年龄为(56.9±11.5)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比例高达93.3%(125/134)。ESD标本中,17.9%(24/134)为Tis/SM1期结直肠腺癌,23.9%(32/134)为未伴癌浸润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2%(78/134)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28例术前活检病理报告可查询,术前肠镜活检与ESD手术标本的诊断符合率为60.9%(78/128),35.9%(46/128)病理升级,3.1%(4/128)病理降级。病变完整切除率为82.8%(111/134),其中病变范围较大、病变级别较高者不完整切除的概率较高。本研究有20例Tis期和4例SM1期结直肠腺癌病例,其中30.0%(6/20)的Tis期和50.0%(2/4)的SM1期结直肠腺癌不符合治愈性切除标准。105例患者可追踪术后身体情况,均未发生疾病相关进展及死亡情况;71例患者术后进行了肠镜复查,4例患者在3~24个月疾病复发,远期复查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ESD作为治疗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较强的治愈性作用,但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可能会低估,需要结合内镜下形态综合判断以决定手术方式。Tis/SM1期结直肠腺癌非治愈性切除概率较高,需对此类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并嘱定期返院行肠镜复查。此外,建议对40岁以上人群进行系统性风险评估,以扩大筛查获益人群。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结直肠癌 / 癌前病变 / SM1期结直肠腺癌 / 临床表现 / 病理特征 / 治愈性切除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秦云, 商晓青, 卢晓红, 刘洪波, 张立英 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或癌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学特征[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4, 44(09): 1191-119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