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汗腺螺旋腺瘤少见亚型2例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徐军, 陈君平, 骆童, 王健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9) : 1311 -1316.

PDF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24, Vol. 44 ›› Issue (09) : 1311 -1316.

小汗腺螺旋腺瘤少见亚型2例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回顾性分析2例小汗腺螺旋腺瘤(eccrine spiradenoma,ES)少见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男、女患者各1例,分别为65、38岁,分别因下腹部、右上肢皮下肿物4、5年余入院,均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低倍镜下2例肿瘤均为真皮内境界清楚、分叶状结节,高倍镜下可见2种类型的细胞:第1种是大细胞,具有空泡状至微嗜碱性的细胞质和泡状细胞核,核膜薄,核仁明显;第2种是围绕大细胞栅状排列的基底样细胞,细胞核深染,未见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和坏死,在肿瘤细胞之间常可观察到分散的淋巴细胞。例1肿瘤间质内见广泛开放、扩张的脉管腔;例2肿瘤组织内小卵圆形细胞排列形成筛状、微囊状或假腺样腔隙,其内为黏液样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大导管上皮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CKpa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和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呈强阳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白细胞抗原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117局灶弱阳性,外层的小基底样细胞呈p63、S-100阳性。例2中筛状、微囊状或假腺样区域大多数卵圆形细胞p63、S-100阳性,CD34、唾液酸糖蛋白(podoplanin,D2-40)、CD117、CD43、大囊泡病液相蛋白15(gross cystic disease fluid protein 15,GCDFP-15)阴性;未见β-连环蛋白膜表达减少和异位表达,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率为2%~3%。ES少见亚型中可伴有显著的开放扩张血管,可出现类似腺样囊性癌的管状或筛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能表达上皮和肌上皮标志物,这2种少见的形态变异极易导致误诊。诊断的关键是找到ES的典型病理组织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帮助提示肿瘤的来源及分化。

关键词

小汗腺螺旋腺瘤 / 病理特征 / 免疫组织化学 / 鉴别诊断 / 上皮细胞 / 肌上皮细胞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徐军, 陈君平, 骆童, 王健 小汗腺螺旋腺瘤少见亚型2例及其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4, 44(09): 1311-131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