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梅静, 刘永仙, 芮军, 赵明明, 王珝, 王耀辉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25, Vol. 45 ›› Issue (01) : 1 -8.

PDF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25, Vol. 45 ›› Issue (01) : 1 -8.

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胃癌具有显著的肿瘤异质性,EB病毒相关性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EBVaGC)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好,预后良好。本研究旨在探讨EBVaG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和当涂县人民医院的EBVaGC患者20例,对其一般临床特征、HE染色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及EBV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EBER)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EBVaGC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肿瘤最大径1.0~9.5 cm,主要为溃疡型,多见于贲门和胃底/体。HE染色结果显示黏膜固有层可见少量上皮内瘤变腺体,瘤变腺体逐渐形成吻合或分支状结构,呈“花边样”图案,肿瘤细胞逐渐移行为界限不清的不规则团块状、片状、小梁或小管状结构,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边界不清,形成合胞体结构;细胞核呈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在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9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例T1a期患者和4例T1b期)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有9例(9/14,64.28%)进展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8例患者EBER呈弥漫性阳性表达,2例患者管状腺癌区EBER表达阴性而实性区域EBER表达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20例患者的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PMS2、MSH2、MSH6表达均为阳性(保留表达)。无患者HER-2表达为阳性(3+)。结论:EBVaGC在胃癌中不罕见,早期淋巴结转移风险低,仔细观察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EBER原位杂交标记可以准确诊断。

关键词

EB病毒相关性胃癌 / 临床病理特征 / 淋巴结转移 / EBV编码的小RNA / 免疫治疗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梅静, 刘永仙, 芮军, 赵明明, 王珝, 王耀辉 EB病毒相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5, 45(01): 1-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