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峡谷区山洪沟口泥沙堆积特征数值试验

聂一品, 兰玲,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1) : 237 -244.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1) : 237 -244. DOI: 10.15961/j.jsuese.202200524

高山峡谷区山洪沟口泥沙堆积特征数值试验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山洪泥石流是高山峡谷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运动过程通常伴随剧烈的沟道侵蚀,并在沟口形成显著的泥沙堆积体。由于高山峡谷地区山高谷深,难以通过实地调查及模型实验等传统的研究手段追踪沟床泥沙受山洪泥石流冲刷的运动过程,无法揭示山洪泥石流挟带泥沙的堆积形态及堆积体中泥沙粒径分布特征,易产生对灾害影响范围估计不足导致的区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探究山洪沟口泥沙堆积形态和粒度特征,以概化的高山峡谷区山洪沟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数学模型,模拟了受到不同流变特性山洪泥石流冲刷的泥沙颗粒在沟口的堆积过程,重点分析了山洪泥石流体积浓度对堆积区中不同粒径泥沙颗粒堆积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堆积体的发展速度随着山洪泥石流体积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高的体积浓度促使堆积体形态发生改变。泥沙平均堆积距离随时间变化可以分为高速增加、初次减速、增速恢复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随着粒径的增大,泥沙与堆积体中心的平均距离也增大但堆积分散程度减小。泥沙颗粒的分散程度随时间变化过程与泥沙粒径和体积浓度密切相关,可以使用具有3个参数的幂函数对这个过程进行预测。泥沙颗粒粒径的增大加快其在堆积体中的分散速度而山洪泥石流体积浓度的增大使泥沙颗粒的分散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山洪泥石流堆积致灾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山峡谷区 / 山洪沟 / 泥沙堆积 / 堆积形态 / CFD–DEM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聂一品, 兰玲, 王协康. 高山峡谷区山洪沟口泥沙堆积特征数值试验[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4, 56(01): 237-244 DOI:10.15961/j.jsuese.202200524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