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胶束溶胀构筑大孔β–环糊精微球及其芦丁吸附性能

乔亮智, 周禄英, 杜开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3, Vol. 55 ›› Issue (05) : 253 -261.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3, Vol. 55 ›› Issue (05) : 253 -261. DOI: 10.15961/j.jsuese.202201050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胀构筑大孔β–环糊精微球及其芦丁吸附性能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针对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过程中β–环糊精(β–CD)介质孔道狭窄所导致的吸附容量低和吸附速率慢的问题,提出一种表面活性剂溶胀策略构建大孔β–环糊精微球(LCDM),实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高容量、高速率吸附。大孔结构的构建不仅提供了宽阔的传质通道,加快了吸附速率,同时也缩短了溶液中吸附质与微球内部吸附位点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吸附位点利用率和吸附容量;超过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在β–CD溶液中形成胶束,其在乳化过程中,由于内部的疏水作用,吸引外部油相进入β–CD液滴内部,形成油相通道;随着β–CD被固化交联,油相通道转变为大孔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大孔β–CD微球的平均孔径在20~200 nm范围内,孔径随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流速下,LCDM形成的固定床具有比传统微孔β–CD微球(SCDM)更低的背压,最大渗透性相比SCDM增加了70.65%。以芦丁为黄酮模型代表物,比较LCDM和SCDM两种微球对芦丁的吸附性能,结果发现:LCDM的最大芦丁吸附量达到29.62 mg·mL–1,是SCDM吸附量(8.66 mg·mL–1)的3.42倍;芦丁在LCDM内的有效孔扩散系数与自由扩散系数之比(De/D0)最高达到1.29,相比于SCDM的De/D0值提高了10.75倍。

关键词

环糊精微球 / 黄酮 / 表面活性剂 / 吸附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乔亮智, 周禄英, 杜开峰.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胀构筑大孔β–环糊精微球及其芦丁吸附性能[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3, 55(05): 253-261 DOI:10.15961/j.jsuese.202201050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