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盾式TBM隧道管片壁后豆砾石分布规律

吴圣智, 赵洪海, 谢宏强, 董宇苍, 方霖, 王明年, 刘越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4) : 150 -160.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4) : 150 -160. DOI: 10.15961/j.jsuese.202201182

护盾式TBM隧道管片壁后豆砾石分布规律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作为管片与围岩间的连接层,TBM隧道中的豆砾石对管片受力具有重要意义。受施工技术、地质条件等影响,豆砾石填充不密实、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管片出现错台、开裂、渗漏水等灾害,故探明豆砾石分布特征是分析管片受力的基础。对此,依托青岛地铁TBM隧道项目,采用地质雷达对管片壁后豆砾石分布特征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单环管片豆砾石吹填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直行段、转弯段豆砾石在管片壁后的迁移过程,讨论了地质条件、吹填压力、塌方等因素对吹填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TBM隧道施工中,拱顶、隧底及转弯段外侧下部为豆砾石空洞多发部位,拱顶与隧底空洞长度大于1 m,主要表现为层间脱空,转弯段外侧下部豆砾石空洞规模较小且不密实;地质条件越差,豆砾石出现空洞的概率及规模越大,强风化地层表现最为明显;塌方通过阻碍豆砾石迁移路径、增加碰撞耗能影响豆砾石吹填质量,但影响范围仅在塌方处;提升豆砾石吹填压力可以改善拱顶和隧底豆砾石填充状态,地质条件越好,改善程度越明显,强风化地层豆砾石吹填质量改善不明显;管片壁后豆砾石空洞按照形成原因分为3类:碰撞耗能、塌方掉块和转弯段间隙变小,并给出了3类空洞的多发部位、特征及施工控制建议。

关键词

隧道工程 /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 管片 / 豆砾石 / 分布特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吴圣智, 赵洪海, 谢宏强, 董宇苍, 方霖, 王明年, 刘越. 护盾式TBM隧道管片壁后豆砾石分布规律[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4, 56(04): 150-160 DOI:10.15961/j.jsuese.20220118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