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弹–黏塑性本构的POM材料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

刘明勇, 韩新光, 欧阳周寰, 胡俊, 闫春爱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5, Vol. 57 ›› Issue (02) : 159 -170.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5, Vol. 57 ›› Issue (02) : 159 -170. DOI: 10.15961/j.jsuese.202300441

基于热弹–黏塑性本构的POM材料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揭示负载、修形和温度对聚甲醛(POM–POM)齿轮副啮合特性的影响,建立热弹–黏塑性材料本构的POM–POM齿轮副3维有限元接触模型;结合POM材料的温度–模量效应,开展温度–应力顺序耦合的稳态热分析,并与POM–POM齿轮副温度服役测试结果对比;在稳态热分析基础上,进行完全耦合瞬态热接触分析,并将瞬态温升与Blok温度结果对比;通过齿根应变试验,验证不同负载工况下齿根应变计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齿轮副的稳态温升呈现齿根高、齿顶与端面较低的分布规律,并随负载增大而上升;通过试验对比得到,有限元计算齿轮稳态温升与试验结果一致,且瞬态温升与Blok公式结果一致;POM–POM齿轮副仿真齿根应变位于试验测试应变误差带内,表明考虑温度–模量效应的热弹–黏塑性材料本构能够表征POM塑料齿轮的热学特性和力学特性。此外,POM–POM齿轮副传动过程中出现啮合线延长且偏离理论位置,且温度对啮合线影响较小。齿面修形可降低其啮合线长度,但不能改善其偏转程度;啮合角在啮入和啮出时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温度使其啮合角在双齿啮合区域上升约1℃。啮合刚度与负载相关,随着负载增加,啮合刚度下降且重合度上升。同等条件下,POM–POM齿轮副的传递误差幅值约是金属齿轮副的10倍,且温度使传递误差幅值上升约39%,齿面修形可降低24%左右的传递误差幅值。

关键词

黏塑性 / POM齿轮 / 啮合刚度 / 传递误差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明勇, 韩新光, 欧阳周寰, 胡俊, 闫春爱. 基于热弹–黏塑性本构的POM材料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5, 57(02): 159-170 DOI:10.15961/j.jsuese.20230044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