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颗粒及EICP技术改良黄土动力特性试验

柴少波, 李显鹏, 李轶楠, 刘晋豪, 权登州, 范智双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3) : 134 -146.

PDF
工程科学与技术 ›› 2024, Vol. 56 ›› Issue (03) : 134 -146. DOI: 10.15961/j.jsuese.202300961

橡胶颗粒及EICP技术改良黄土动力特性试验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究橡胶颗粒及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对黄土动力特性的改良效果,以西安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仅掺橡胶颗粒和橡胶颗粒联合EICP技术两种改良方式下不同橡胶掺量、橡胶粒径及围压对改良土动强度、动剪切模量及阻尼比的影响,并对其加固机理做出阐述。结果表明:相比于素土,适当掺量的橡胶颗粒能有效改善土体孔隙结构,提高土体骨架,但不同粒径橡胶颗粒在土体中的分布形式及作用形式均不相同,因此两种改良方式下,试样动强度随橡胶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橡胶粒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动强度峰值所对应的橡胶掺量为7%。考虑到不同掺量及不同粒径的橡胶颗粒均对EICP技术起抑制作用,导致生成碳酸钙晶体的沉淀量及碳酸钙晶体在土体中的分布形式存在差异,因此动强度增长率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橡胶粒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且当橡胶粒径为(1, 2] mm时,试样动强度增长率峰值为29.51%。橡胶颗粒及EICP技术均对黄土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试样动剪切模量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橡胶粒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动剪切模量比的变化规律可用修正的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较好拟合。阻尼比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橡胶粒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橡胶颗粒及EICP联合技术对黄土进行改良时,不仅增加了黄土的动力特性,还弥补了因掺入橡胶颗粒而减少的部分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可为黄土地区抗震性能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废轮胎的无公害处理提供途径。

关键词

橡胶颗粒 / EICP技术 / 动强度 / 动剪切模量 / 阻尼比 / 改良黄土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柴少波, 李显鹏, 李轶楠, 刘晋豪, 权登州, 范智双. 橡胶颗粒及EICP技术改良黄土动力特性试验[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4, 56(03): 134-146 DOI:10.15961/j.jsuese.20230096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