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应用

李银, 杨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0) : 59 -61.

PDF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0) : 59 -61. DOI: 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0.018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应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效能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根据子宫憩室处残余肌层厚度,将重度子宫憩室患者(残余肌层厚度<2.5 mm)纳入A组(n=33),轻度子宫憩室患者(残余肌层厚度≥2.5 mm)纳入B组(n=47),比较两组的超声影像特征,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超声参数与子宫切口憩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对重度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超声图像均表现为剖宫切口肌层明显变薄,形成部分连续或完全不连续的断裂缺损,肌层大部分呈无回声或弱回声的液性暗区,极少部分液性暗区内出现中或高回声,憩室边界较清晰,一端与子宫宫腔相通;A组的憩室体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均大于B组,瘢痕残留肌层厚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憩室形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以裂缝状占比高,B组患者以楔形、囊状占比高;两组憩室宽度、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切口憩室严重程度与憩室体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呈正相关性(P<0.05),与憩室宽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憩室体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的AUC分别为0.692、0.668、0.746,截断值分别为2.11 mm3、6.43 mm、5.36 mm。上述3个指标联合诊断重度子宫切口憩室的AUC为0.850,联合诊断的AUC均高于单独憩室体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P<0.05),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74.47%。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可良好诊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严重程度,诊断效能高,可为临床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 剖宫产 / 子宫切口憩室 / 影像学特征 / 诊断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银, 杨峰.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 9(10): 59-61 DOI: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0.018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