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女性人群不同年龄层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郭瑞永, 赵海波, 吴雄娟, 何翔, 张东青, 杨锦秀, 苏祖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3) : 38 -40.

PDF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5, Vol. 9 ›› Issue (13) : 38 -40. DOI: 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3.011

侗族女性人群不同年龄层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研究侗族人群不同年龄层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与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4年6月于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侗族女性132名进行研究。根据年龄分为5组:≤40岁组(n=20)、41~50岁组(n=31)、51~60岁组(n=39)、61~70岁组(n=25)、>70岁组(n=17)。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经定量CT分析系统测量L2~L4椎体BMD、脐水平腹部脂肪面积(FA)、内脏脂肪面积(VFA),计算腰椎平均骨密度(vBMD)及腹壁脂肪面积(SFA)。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年龄女性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与腰椎vBMD的相关性。结果:各组不同年龄患者的vBMD、FA、V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腰椎vBMD在≤40岁时达到峰值,之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70岁均低于其他年龄段组(P<0.05)。FA与VFA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70岁高于其他年龄段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40岁、61~70岁、>70岁女性的vBMD与FA、VFA均呈负相关(P<0.05)),各年龄段vBMD与SFA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侗族女性腰椎vBMD在40岁前达峰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且在≤40岁、61~70岁和>70岁年龄段与FA及VFA呈负相关(P<0.05)。

关键词

骨质疏松 / 腹部脂肪 / 内脏脂肪 / 体重指数 / 骨密度 / 腰椎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郭瑞永, 赵海波, 吴雄娟, 何翔, 张东青, 杨锦秀, 苏祖娜. 侗族女性人群不同年龄层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 9(13): 38-40 DOI:10.20267/j.issn.2096-3807.2025.13.011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